瑞士日內(nèi)瓦,因以聯(lián)合國總部為代表的各種世界性機構(gòu)云集而馳名。這個位于瑞士西南角日內(nèi)瓦湖(法國稱萊芒湖)畔的國際性城市,三面被法國環(huán)抱。正因為如此,日內(nèi)瓦屬于法語區(qū),本地居民通用法語。
一年一度的“日內(nèi)瓦國際圖書沙龍”是瑞士最大規(guī)模、最具世界影響力的書展,至今已經(jīng)舉辦了27屆。作為全瑞士最大的年度文化交流活動,日內(nèi)瓦書展的內(nèi)容正變得越來越豐富。瑞士當?shù)孛襟w評論說,日內(nèi)瓦書展正在從傳統(tǒng)的圖書交易會向多元化、休閑化的方向邁進。參觀者大多舉家前來,將逛書展作為一項文化休閑活動。
連續(xù)五天在展館里面呆著,感覺與國內(nèi)書展最大的不同就是:哪里來的這么多小孩子?他們都不上課嗎?他們拿著主辦方為他們提供的“尋寶圖紙”,或三五成群地追逐嬉戲,或滿懷好奇地參觀瀏覽,抑或席地而坐抱起書本細細品讀。日內(nèi)瓦人以法語為母語,我猜他們也就有了法語民族的獨特自豪,所以英語在當?shù)貙W生中間很不普及。“Bonjour, Monsieur”(你好,先生)、“Merci”(謝謝),是他們對我說的最多的詞語。時間一長,完全不懂法語的我與完全不懂英語的他們,進行簡單的交流似乎也不是什么難事了。我想國家與國家的交往大概也就是這樣,只要打破隔閡,心無芥蒂,以開放包容的姿態(tài)去面對對方,總能找到和平共處、合作共贏的空間的。
后來我才知道,舉行書展時,當?shù)氐闹行W是會放假的,幼兒園的小孩子們也會被老師帶領(lǐng)著來到展館,以展館為課堂?;蛟S按照他們的教育理念,這幾天上不上課不重要,更重要的是來到這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,讓他們自由自在地去參觀,去發(fā)現(xiàn),去感受,去學習。
有一點讓我印象特別深刻。早起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,不算小,我打起了傘。在去展館的路上,看見幼兒園的老師帶領(lǐng)著一隊小蘿卜頭,晃晃悠悠地也在朝展館走。一隊數(shù)十來人中,只有一兩位打著傘,其他大多數(shù)都帶著個帽子勉強遮擋,老師也沒有讓他們停下來避雨的意思。我當時想,這要是被某些把孩子“含在嘴里怕化了,放在手里怕摔了”的家長們看到,心該疼成什么樣喲。該老師怕是要落得個“虐待孩子”的罪名吧?很為這位老師擔心。
有一位當?shù)乩咸?,每年都會到我們的展臺來挑選很多中文書。印象深刻的是她在絕大多數(shù)人都只穿一件襯衫的5月,卻穿起一個大厚雙層的風衣,在展柜不停蹲著起來挑書時,汗如雨下。知道她不會漢語,只會法語,以前都只是在算價錢時,給她一個很好的折扣,算是唯一的交流,當然更鬧不明白她買這些純漢語書是為了干嘛了。今年借助于翻譯,才知道原來她會寫漢字,好奇心驅(qū)使我請她為我表演一下,她也很樂意展示。從包里取出了一個小本,上面就跟十字繡的底本一樣,印著橫平豎直的密密麻麻的小格子。她拿著筆,跟作畫一般在小本上開始描漢字。經(jīng)過往返幾番的顛倒小本子,終于寫出來了當天的日期,沒有大問題。原來她買那么多中文書,是為了學習像這樣來“描”漢字啊,也算是一種有益無害的文化娛樂活動了。希望她以后能寫出更多的漢字來。